网络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,许多对未成年有害的信息充斥其中,文身已成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社会风险点之一。文身过程中,可导致皮肤感染(如乙肝、艾滋病)过敏反应,未成年人免疫系统未成熟风险更高,未来参军、公务员考试等可能应纹身受限。应该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变化,培养正确审美观,及时劝阻文身行为,纠正“标新立异”的错误认识,为未成年人营造积极健康的生长环境。为此建议:
一方面强化社会宣传。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可通过校园宣传栏、LED显示屏、黑板报、班级微信群等各种宣传渠道,有针对性的宣传文身危害,尤其宣传文身对就业、求学和参军等方面的影响,提醒未成年人要注重长远考虑,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要自觉意识到文身的危害,尊重自己,爱护健康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,培养青少年对美的健康追求。同时,要引导家长发现未成年人有文身动机和行为时,做好教育引导,及时帮助纠偏。宣传、网信,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要加强未成年人文身危害性和舆论监督,通过拍摄公益广告等方式,做好舆论和氛围引导。
另一方面加强依法治理。2022年《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》已出台,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文身。因此,卫生健康、市场监管、商务、民政等相关部门要依照办法及时开展办法的宣传活动,扩大办法的知晓率和覆盖面,增强家长和学生的防范意识。同时要监督检查前置,及时围绕文身馆是否张贴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标识、文身客户信息登记备案、营业执照、从业人员健康证办理情况、消毒卫生措施及相关产品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执法检查。对文身服务提供者违反规定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,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;其他市场主体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,要依照《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》等规定进行查处;对个人违反规定擅自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,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,通过多措并举,共同整治违法行为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、积极向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。




